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  咨询电话:400-023-4588

行业新闻

突破外资重围国产器械的破局纳米体育之路

  纳米体育尽管目前仍有不少高端医疗器械被外资巨头垄断,但已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

  高端医疗器械被外资垄断、核心技术被“卡脖子”,因而加速实现国产替代,早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共识。

  医疗器械技术复杂程度高、品种门类繁多,涵盖体外诊断、影像诊断、监护设备、高值耗材、低值耗材、家用医疗器械等,但整体可以归纳为低端、中端、高端三大类。

  由于高端医疗器械具备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、高竞争壁垒等极大优势,市场空间超过千亿,无疑成为器械企业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

  具体来看,高端医疗器械主要分为影像设备、治疗设备、体外诊断产品和植入介入材料四大方向。

  例如,超声设备、MRI(磁共振成像系统)、CT机、手术机器人、血液透析设备、基因测序仪、心脏瓣膜、心脏起搏器等都属于高端医疗器械产品。

  归其原因,一方面在于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时间较短,与GPS(美国GE、荷兰飞利浦、德国西门子)、美敦力、强生纳米体育、雅培等实力雄厚的欧美外资巨头差距极大,因而只能瞄准中低端领域,且呈现多而散的局面。

  根据前瞻研究院此前的统计,美敦力、强生、雅培等排名行业前20的国际巨头,占据了全球近50%的市场份额。而我国至今还未有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全球前20强。

  另一方面,许多核心零部件、原材料、高端医疗设备等我国仍要依赖进口,而且核心技术也被国外所掌握。

  从市场格局来看,美欧主导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,从2018年各国家地区医疗器械销售额来看,美国占比38.8%,西欧占比30.8%,占据绝大部分份额,而中国仅占比3.8%,规模尚小。

  根据《2014-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显示,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,约80%的CT市场、90%的超声波仪器市场、85%的检验仪器市场、90%的磁共振设备、90%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%的睡眠图仪市场,均被外资企业垄断。

  此外,还有DSA(数字减影血管造影)、软镜、起搏器、人工晶体、超声刀等,也被外资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。

  在高端超声市场方面,2019年飞利浦、GE、日立、佳能等外资企业合计占据我国78%的市场份额,国产企业迈瑞医疗仅占6%;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的超声切割止血刀(超声刀),也被强生旗下的Ethicon独家垄断(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3%)。

  除此之外,美敦力、雅培(圣犹达)、百多力、波士顿科学等进口产品占据我国心脏起搏器95%的市场份额;爱尔康纳米体育、强生、博士伦、蔡司等海外企业占据国内人工晶体约80%的市场份额(按销售数量计算);卡尔史托斯、奥林巴斯、史赛克等海外巨头占据内窥镜硬镜的市场份额也超过90%。

  实际上,除了高端医疗器械的关键核心技术被外资掌握以外,在非医疗器械的5G领域,也曾发生过中兴通讯和华为被制裁的事件。这些惨痛教训,无不告诫我们必须早日实现自主可控、国产化替代。

  尤其是新冠疫情刚爆发时,许多急需的医疗设备,如“救命神器”ECMO(体外膜肺氧合)、呼吸机、CT机、X光机或者高端IVD器械等,由于核心部件均依赖进口,导致出现物资紧缺的现象,更加说明我国解决医疗器械“卡脖子”问题早已迫在眉睫纳米体育。

  基于我国超80%的高端医疗设备仍需依靠进口的背景,国产替代早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最大共识。

  除了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、打破进口技术壁垒、缩小与国际龙头的差距以外,实现国产替代的背后还蕴含着其他的底层逻辑。

  一是,我国眼下正处于医疗器械发展的“黄金时期”,必须想方设法抓住发展机遇。根据数据统计,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8000亿元,且一直处于稳健增长态势,预计不久后将突破万亿大关,市场空间和成长潜力极大。

  二是,为了提高国产医疗企业的创新能力,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,同时凭借渠道及售后服务优势,国产企业已有能力与外资同台竞争、一拼高下纳米体育。

  身处一个战略性市场中,面对外资巨头环伺,国产企业该在哪些发展方向突出重围?一直深受关注。

  为了解决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线、研发能力等方面,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,国产替代的步伐正在加速实现。

  所谓“国产替代”,实际上就是替代被垄断的产品。一个普遍的观点是,市场占有率超过50%就能被视为实现了国产替代。

  目前,我国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产品,包括医用手套、冠脉支架、监护仪、DR、心血管瓣膜、创伤类骨科植入、生化诊断(包括仪器%)、一次性钳子、玻璃瓶、灯床塔、输注泵等。

  早在1992年,迈瑞医疗就发明了国产第一台监护仪,并成功打入国内基层医疗市场。之后,理邦仪器等国产企业也陆续成功研发推出了多款监护仪,抢占市场份额。

  如今,监护仪已经成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。根据《中国医疗设备》数据显示,2018年迈瑞医疗、理邦仪器、宝莱特等国产企业合计占据我国监护仪市场份额超过70%。其中,迈瑞医疗2020年实现销售28万台,近五年来CAGR为20.7%,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第一,全球市占率第三,美国市场市占率第三的监护仪龙头。

  凭借强有力的市场和价格优势,以及经过多年的研发、不断突破核心技术,国内企业近年来打破了外资产品对冠脉支架的垄断,而且国产替代率也处于较高水平。

  根据米内网数据,按植入量计算,2017年微创医疗市场占有率最高,为23.31%纳米体育,乐普医疗次之,达20.25%,吉威医疗(蓝帆医疗收购)和赛诺医疗分别为14.90%和11.62%,其余29.92%市场份额为其他厂家。根据数量计算,国产心脏支架的市场份额近80%,其中四家国产龙头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,且占比相对稳定。

  此外,根据2020年国家冠脉支架集采结果显示,价格均从1.3万元左右降至700元左右。其中,国内企业微创医疗中选两个产品,合计拿到接近四分之一(24.2%)的采购量;乐普医疗中标一个产品,获得11.2%的采购量;吉威医疗则拿到9.4%的采购量。

  DR是医院放射科主流X光拍片诊断必备的“武器”之一。国内DR已经成为保有量仅次于超声的医学影像设备。

  根据2020年医招采数据,国内常规DR及移动DR的国产化率超过80%,国内头部厂商除迈瑞、安健外都已跟建立合作,包含联影、万东、蓝韵、普爱在内的公司客户国内份额超40%,部分实现了对万睿视和佳能等进口探测器的替代。

  骨科医疗的产品分类以植入耗材为主,骨科植入耗材主要包含三大类:创伤、脊柱、关节。其中,创伤类骨科植入耗材产品用于成人及儿童病理性、创伤性修复及矫形外科治疗。

  根据Eshare医械汇数据显示,从细分市场产品的进口以及国产情况来看,2019年创伤类的国产产品比例达到67.85%,国产化率远超其他品类;其次是脊柱类产品国产化产品份额为40.23%;而关节类的国产化产品仅为27.56%。

  此前,各省市骨科集采已经陆续开展。截至2021年6月9日,各省及地市级平台带量采购已开展15批。采购范围持续拓宽,涉及品类涵盖创伤类、脊柱类、关节类、人工合成骨、运动医学等产品。根据各省市骨科集采相关结果显示,集采产品平均降幅范围为32%-82%,最高降幅范围为61%-95%,采购量范围70%-80%不等。

  2021年6月21日,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《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公告(第1号)》,公示人工关节国采规则,带量采购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、人工置换人工全膝关节,骨科关节植入物国采正式开始。

  总结来看,尽管目前仍有不少高端医疗器械被外资巨头垄断,但已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。

  展望未来,随着国内企业不断掌握核心技术、发挥巨大的市场优势,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,将有更多的器械领域实现国产替代。